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你没听说过的吕梁家常饭-“钱钱饭”

2024-11-10 14:46 来源:去兔网 点击:

你没听说过的吕梁家常饭-“钱钱饭”

钱钱饭,在吕梁很流行,是家家户户几乎每天必吃的家常饭。但这种食品在全国来说很少见,只有山西的吕梁地区西部和陕北地区才有。

钱钱饭

将白豆煮半熟后置平滑青石或钢铁块上,用小铁锤捣成小圆片,状似铜钱,故名豆钱钱。做小米饭时与米同时放入锅内,或做汤面时加入食用,别有风味。

捣钱钱

小米钱钱饭的原料是小米和黄豆。先把黄豆放在大锅里煮六成熟,黄豆即膨胀变软。捞出后凉去浮水,往黄豆上滴一点植物油搅拌均匀(这样黄豆就不会往石头上粘了),然后放在这样表面光滑的石头上,用特制的“捣钱钱锤”砸。一般一次放五颗左右,连捣几下,把黄豆捣成象铜钱薄厚为宜。因为这样砸出来的黄豆成了和铜钱一样大小薄厚的形状,所以就叫“钱钱”。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家庭妇女们“捣钱钱”。

晾钱钱

刚捣成的钱钱是湿的,不能存放,所以必须凉干(不能放在太阳地里晒,一晒就变味了)。一般在农村都是放在这样的柳条编织的“簸箩”里摊成很薄的一层凉干后再收藏在布袋里存放待用。

小米钱钱饭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做饭时待水开后,将小米和钱钱一起下锅熬煮,一般一锅小米稀饭里抓一大把钱钱就行了。先用大火,沸腾后改用文火熬至饭成糊状即可。熬这样的小米稀饭时,也可以根据自家的爱好、习惯,加进去南瓜和豆角,再放少许盐,这样熬出来的稀饭甜中带咸,味道特殊,很可口。冬天时,人们在小米钱钱饭里煮点老南瓜,煮出来的“南瓜米饭”金黄透剔,味道香甜,非常诱人。当然,钱钱饭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和红薯一起熬粥,可以和小米、土豆加面条做成“和子饭”等。

关于钱钱饭的来历,还有两段传说故事。

相传在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大败刘耀,刘耀带领残兵败将逃跑,石勒率领三军奋勇直追,追到离石(即现在的吕梁市)西北(今临县境内),在紫金山间安营扎寨。是时,临县久旱,加之兵祸连年,百姓饥寒交迫,到公元328年,远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军士饥肠辘轳,无以为食。有的士兵偷窃、抢掠百姓财物。石勒整动军纪,命士兵采集“榆钱”(即榆树在春天结的未成熟的子实,人能吃)饱腹。把榆钱用水清洗干净,掺进小米熬成“钱钱饭”充饥。石勒还命士兵带上“钱钱饭”赈救灾民,使当地人度过了灾荒。后来百姓为纪念石勒,在紫金山修建应候庙,亦名石勒寺,俗称大王庙。每逢忌祀,总要供奉“钱钱饭”。而榆树钱只在春季才有啊,到无榆钱季节,老百姓就以黄豆煮熟捣扁而代之。后来人们觉得黄豆钱钱小米饭非常香美可口,就逐渐流传开来,延续至今,就形成了今天的“钱钱饭”。

还有一种传说是南宋时,岳飞北伐金兵,从河南一路追逼到陕北的米脂、清涧一带。时至深秋,阴雨连绵,金军只顾北蹿逃命,哪还顾得上负重粮草。牲口草料中的豆颗被雨水浸泡发胀后,撑破口袋,在青石板上洒落了一路,又被马踩车辙挤压,成了一个个扁扁的小豆饼。宋军负责军需粮草的士卒由于战事紧促,沿途难以征购粮草,看看地上洒下的小豆饼,便一路仔细扫起收拢,用水洗净,倒入锅中煮熟,再加以青菜草根,犒劳三军。岳飞饮过后,问管事此粥何名?管事哪里知道他叫何名,又不敢直说这些豆子是金兵用来喂牲口的料儿。支吾半会儿也答不上来,傻傻的呆站在那里。岳飞端详粥中的小豆饼,看着像铜钱的样子,就说:“就叫‘钱钱饭’”吧。从此,战场上喂牲口的豆料,在一次偶然战事中,成就了一个近千年的名字“钱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