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什么是悲观主义?从“人之初,性本恶”说起

2024-11-18 18:05 来源:去兔网 点击:

什么是悲观主义?从“人之初,性本恶”说起

我们都认为"悲观"是个不好的词汇,认为悲观代表着消极、负能量。但在哲学中,"悲观主义"却是一种重要的学派。那么究竟什么是"悲观主义"呢?这还要从"人之初"开始说起。

中国传统文化承袭儒家思想,无论是孔孟之道,还是程朱理学,还是王阳明心学,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只有经过世俗大染缸的洗礼后,内心才会产生邪恶。

但有一些哲学家,例如叔本华、尼采,中国的荀子,以及《人生十二法则》的作者,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他们都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大相径庭。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这与悲观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呢?

亚瑟·叔本华

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最重要代表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认为一切物质的本体都是一种叫做"生命意志"的东西。"生命意志"是个啥呢?粗浅的来说,"生命意志"就是"欲望"。

你为什么要选择在这家公司工作?你为什么要选择与这个人结婚?你为什么要选择晚上在床上刷手机而不立刻去睡觉?你认为你所作出的选择都是你的大脑作出的理性选择么?

但叔本华却认为,真正驱动你做出人生中的种种选择,都是各种不同的欲望:食欲、性欲、享乐欲、征服欲,等等。你以为是在理性的生活,但实际上是潜藏在你内心的生命意志在驱动你作出种种选择。人的理性只是建立在欲望基础上的建筑,而欲望才是构成整个理性世界的基石。

七宗罪

天主教教义中有"七罪宗"之说,是指人的七大原罪,什么是"原罪"呢?就是人一生下来就自带的邪恶,他们包括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所有的自私和不道德都来源于这七宗罪。由于任何人都是带着罪过降生到这世上,因此就要通过不断地忏悔来"赎罪",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赎罪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主教所奉行的就是"人之初,性本恶"。

再看看这七宗罪,哪个不是人的欲望造成的呢?可以说,欲望就是人的"原罪"。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欲望)是一切物质的本体,也意味着叔本华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看到这里,你这颗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人之初,性本善"的大脑是不是有点困惑了?仔细想想,你所作出的所有选择,哪一个不是最终为了满足自己欲望呢?中国哲学家告子(孟子的学生)秉承"性无善无恶",企图在"性善论"和"性恶论"中间取个平衡,但他还是提出了"食色性也"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食欲和色欲就是人的天性。这么说来,人的行为依然是被欲望驱动的。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康德在《绝对理性批判》认为理性与道德是井井有条的,而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追求混乱且随心所欲的欲望。理性有序且自律的,欲望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康德对世界的看法是乐观的,而叔本华对世界的看法是悲观的。这就是悲观主义哲学的由来。

既然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欲望,那么就会因此陷入一片混乱吗?解答这个问题,正是悲观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常理上,人们都认为,满足欲望会带来快乐。但叔本华认为,欲望本身就是痛苦之源。因为满足不了欲望,人就会痛苦。满足了欲望,人又会产生新的欲望,结果还是会痛苦。

如果人满足了全部的欲望,而且没产生新的欲望,人会幸福吗?从《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中,我们就已经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即便阶段性地满足了全部欲望,人也会因此感到空虚、寂寞、无聊,而这才是终极的痛苦。

欲望就是"想要得到"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所以,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才是永恒的。而欲望除了能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外,还会带来自私,进而因争夺资源而产生冲突。而在自私和争夺中,每一个生命则蒸蒸日上的向上生长,因此,生命意志也是生命向上发展的动力,这就让生命意志成为构筑世界的本质。

生命意志不可被摧毁,因为他是生命的原动力,但随心所欲也会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看来,人生简直是悲观至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用天主教的说法来说,人如何才能获得救赎呢?

叔本华给出了几条建议(仅代表叔本华的观点,城主不一定完全苟同):

首先,我们应该增强主动自己克制欲望的能力,如何克制呢?我们可以通过哲学修养的提升,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建立世界观),从而增强我们的理性思维,用理性思维去克制感性冲动。

其次,我们应该像苦行僧一样地修行,通过苦行来抑制欲望,这有点像佛教的禅。欣然接受任何他人的攻击和损害,把这当作对自己的考验,最终欣然接受死亡。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增加自己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叔本华认为,人在欣赏真正的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利、不带欲望的,也就可以暂时地脱离生命意志的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疏解压力时喜欢听音乐或到KTV吼两嗓子的原因。

由于欲望与生俱来,所以"人之初,性本恶",而欲望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满足了欲望就会产生新的欲望,不满足欲望就会产生饥渴感,所以人生是悲观的。这就是叔本华的理论,针对这些,城主也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首先,由于世界是悲观的,四处充斥着自私的欲望,因此人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在与外界博弈中完成的,博弈的过程是理性较量的过程。因此增强自己的理性思维,不仅仅是为了克制欲望,更是一种自我保护,通过理性思维构筑自己缜密的辨别是非的分析能力,从而免遭其他人欲望的伤害。

自律即自由

其次,既然满足欲望是一条不归路,那我们就应该早点看清这一点,不再去满足欲望。但欲望不满足,我们就会饥渴痛苦啊,怎么办?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原本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例如,健身就是典型的"反人类",因为人都是趋向于安逸懒惰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健身是一种痛苦的修行。如果靠"坚持到底"来"忍受"健身,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但很难坚持一年两年,更何况一辈子。这样说来,"坚持"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它本身就包含了痛苦的意味。而那些长期的健身爱好者,从不用"坚持"来锻炼,无一不是本身就爱上了锻炼。

所以,所谓的自律不是苦修,自律只是让自己爱上被其他人认为是苦修的事情,当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人才会真正的不再痛苦,也就达到了真正的自由。所以,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