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作文素材摘抄(袁隆平事迹200字简短)
袁隆平作文素材摘抄(袁隆平事迹200字简短)
致敬 缅怀
禾下乘凉,看华夏永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生只做一件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致敬袁老,国之脊梁、国士无双。先生千古,一路走好,感谢您!
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
人物简介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这其中,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90岁高龄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袁隆平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
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袁老语录
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杂交稻。
3.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4.我有70多岁的年龄,30多岁的心态。
5.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6.不爱国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7.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8.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水稻田种上杂交稻,每一公顷能增产两吨,(这样)来算的话呢,每一年可以多养活五亿人。
9.幸好我们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成几何基数的增长,我跟你说,马尔萨斯是对的,马尔萨斯是先知先觉,你批马尔萨斯是批不了的。
10.我一个体会,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人物评价
新华网评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用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让梦想拔节而起,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他已经远行,但梦想的种子早已撒下。今天,在网络上,很多人自发留言自发送别这位造梦人、追梦人,他的故事、他的寄语被广为传颂,他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他的梦想也必将一直延续……
贾庆林评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颁奖词评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生平事迹
“不断学习,不知疲倦的大师”
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淡泊名利
当有记者问袁隆平:您的身价值1008亿,您如何看待财富和名利?袁隆平说: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对金钱我不会挥霍浪费,但该花的还是要花。至于我获奖得的奖金都放到基金会里边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我的八字箴言”
90多岁的袁隆平老先生在给西南大学学生视频回信时提到:“没什么秘诀,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是袁老多年以来艰苦奋斗,实现自己初心使命历程的真实写照。这八字箴言是对广大青年的勉励,给了我们良多启示。
我的做人原则是淡泊名利
我的做人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国际上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都被我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有的人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我还要为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继承和创新积蓄力量。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袁老是一个坚持要干实事的人,即使他已经是人人敬仰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但他从未想过要停下来。启程来北京前,袁隆平还去田里观看了稻田长势。参加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当天就返回湖南,“明天还要到田里去。”他有自己的任务表单:今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有九成把握可以实现。”
90岁了,袁隆平还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昨日接受采访时,袁隆平坦言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很激动,同时他更把这个荣誉当成一个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袁院士经常教育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电脑上是种不出水稻的,鼓励大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潜心实干,求真务实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死角也是拐角,视角变则柳暗花明
当年,面对试验田中首季杂交稻人们傻眼了,“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袁隆平说,试验已证明水稻杂种有优势,只是这种优势现在表现于稻草而不是稻谷上,是配种不当。改变配种,优势就能发挥在稻谷上。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大门从此打开。
“我有两个梦”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希望在未来他能够把稻谷研发的如大树那般高,他和他的助手能够在稻谷下乘凉,同时袁老也希望能够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世界从此没有饥饿。
袁隆平给自己定的另一个任务则是备受关注的海水稻。“我打了一个报告给总理,希望他支持这方面的研究,他批了‘非常同意’,要特事特办,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袁隆平说。
他算了笔账: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这是什么概念呢?300亿公斤。相当于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袁老永远心系百姓。
虽然这两个梦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但是只有敢想,才有机会成功。如果想都不敢想那成功的机会就是零。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发,即使中途遇到再多困难也从不放弃,现在许多年轻人遇到一点点困难挫折就选择放弃,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的最大原因。袁老这一辈子就做了杂交水稻这件事,他说“人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试验田选种,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子又大又饱满,籽粒多达230粒,仔细一推算,用它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把它收起来第二年播下去,结果没有一株像它‘老子’长得那么好,高的高,矮的矮。”袁隆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原来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我失望了,失望后突然来了灵感,正是杂交稻才有分离现象。”
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
近日,在中国网和江苏卫视热播的《似是故人来》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的一句话触动了笔者:“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袁老年轻的时候是赤脚下田(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袁老为解决亿万国人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彪炳史册,但他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上了肠胃病。作为农业科学家,田间地头是他们科学研究的主战场,靠想象干不出杂交水稻,他们的科学成果必须写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从这个角度来看,袁老收徒必须下田的“门规”,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袁老在节目中说,他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互联网时代为年轻人获取知识提供了空前的便捷,于是,能够诞生更多灵感和赢得更好机遇,但最可靠的两个字还是“汗水”,敢于撸起袖子在风吹雨打中耕耘,在骄阳炙烤下劳作,是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收获事业成功的必备攻略。
时评范例
时评范例一
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研究超级水稻,源自他满腔对粮食安全的忧虑和对平民百姓的情怀。“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执着于内心的信仰和信念,咬定大目标、大方向、大追求和大原则不放松,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
时评范例二
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袁隆平用杂交新技术重新定义了水稻生产,“一个人干了两亿农民的活儿”,累计增产粮食数千亿公斤,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王选教授在激光照排领域的创新,让我们这个发明活字印刷的国家再次引领时代潮流,在出版界掀起了一次新的革命。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30多年来对全国粮食产量的预测堪称精准。而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更是凝聚着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血和汗水。
时评范例三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大胆假设”的同时,必须发扬求实精神“认真求证”。海水稻到底能不能在盐碱地里丰收?即使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只能在多地多年试种后才能确定答案。尽管今天对科技创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们的研究态度却急不得躁不得,必须求实为上。尊重科学规律、严谨科学态度,有一分结果说一分话,才能让科研成果站得住脚。
时评范例四
为民是科学的原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成功培育高产杂交稻,重重稻浪筑起粮食安全根基;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太行山上的果实飘香化作生命的持久芬芳。大格局成就大事业,大情怀激荡大奉献。科技工作者弘扬爱国精神,必须与大地贴得更近,与人民贴得更亲,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实现个人抱负。
-
- 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
2023-06-28 13:34:55
-
- 海底两万里每章感悟100字(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心得)
-
2023-06-28 13:32:08
-
- 书目答问名词解释(书目答问略例全文)
-
2023-06-28 13:29:22
-
- 元旦趣事作文500字(春节趣事500字左右优秀作文)
-
2023-06-28 13:26:35
-
- 苏轼的一生简要概括(苏轼主要经历事迹)
-
2023-06-28 13:23:49
-
-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难忘的一件事150字优秀作文)
-
2023-06-28 13:21:03
-
-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设计师年终总结及展望)
-
2023-06-28 13:18:16
-
- 冰心散文集有哪些(冰心著名散文作品)
-
2023-06-28 13:15:30
-
- 河西走廊观后感(观河西走廊的心得体会)
-
2023-06-28 13:12:44
-
- 班级德育工作计划(班级德育教育内容及具体措施)
-
2023-06-28 13:09:57
-
- 斯人独憔悴冰心赏析(斯人独憔悴读后感启示)
-
2023-06-28 13:07:11
-
- 黄河颂创作背景简短(黄河颂的详细历史背景)
-
2023-06-28 13:04:24
-
- 房地产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房地产销售工作感悟及心得)
-
2023-06-28 13:01:38
-
- 描述梁宗岱的简介(深入了解梁宗岱的一生)
-
2023-06-28 12:58:52
-
- 狂人日记原文阅读(狂人日记段落摘抄)
-
2023-06-28 12:56:05
-
-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班班主任工作计划春季)
-
2023-06-28 12:53:19
-
- 李白人生经历简介(李白的一生简要概括)
-
2023-06-28 12:50:32
-
- 居安思危的经典事例(华为居安思危的经典事例及感悟)
-
2023-06-28 12:47:46
-
- 王安石名句及出处(王安石集句经典)
-
2023-06-28 12:45:00
-
- 韩寒电影作品有哪些(关于韩寒的事件介绍)
-
2023-06-28 1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