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王二:不起眼的历史小人物,却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2024-10-10 03:59 来源:去兔网 点击:

王二:不起眼的历史小人物,却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公元1627年,明朝天启七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大事:这年五月,年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在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的陪同下,到西苑的小河上游玩。朱由校执意乘船,却不慎落水受到惊吓,自此落下病根,一病不起。

满朝的文武百官冥思苦想,有的献上仙丹,有的呈上仙露,希望博得治好皇帝的大功。和皇帝的病相比,天下百姓的疾苦似乎并不重要,至于位于万里外的陕西白水县发生的灾荒,则更是无人问津。

明朝晚期,大明王朝像是犯了天谴一样,灾荒接连不断。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让明末的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位于北方的陕西关中地区,冬天的温度降到极低,洪涝灾害过去以后,瘟疫横行,好不容易熬过了瘟疫,又发生了旱灾。

天启年间,陕西的百姓几乎年年颗粒无收,饿死的灾民不计其数。明代的技术有限,但并非没有修建水利工程的能力,但凡地方官府的主政官员拿出贪腐十分之一的劲头来赈灾,小冰河带来的灾害都能克服。

可此时的明朝已经是积重难返,北京城里的天启皇帝听信奸诈的客氏,提拔奸佞之臣魏忠贤,重用宦官集团。阉党起势以后,排挤贤臣,打击异己,公开卖官鬻爵,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这一时期地方官府的主官贪腐成性,就算颇有政绩的官员,受制于时局,也不把百姓的命放在眼里。

从天启五年开始,陕北和关中一带就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百姓们几乎绝收,但是地主和豪强们却趁机盘剥。为了活命,贫苦的农民不得不把土地抵押给地主借来春种,但次年依旧是接连不断的灾害。借了高利贷的农民被迫成为了无田的流民,一家人颠沛流离,寻一个活路。

随着灾害的加剧,整个陕西境内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易子而食的惨剧每天都在上演。然而陕西巡抚乔应甲不仅没有减免租赋,赈济灾民,反而奉朝廷的命令,继续增派赋役。农民们拿不出来,地方官吏就找几个典型,当众打死,逼迫其他人卖儿卖女去凑粮食交赋税。

天灾和人祸一起将陕西的百姓打入地狱,用饿殍遍野已经无法形容此等惨况。但凡有一线生机,老实巴交的百姓们也不敢有造反的念头,可是明朝官府不把灾民们当人看,灾民们只能自己求生。愤怒在每个人心中积蓄,只等一个人来点燃。

而点燃这个火药桶的人,就是王二。听名字就知道,王二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他的前半生一直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只为让全家人饿不死。可地方官府敲骨吸髓般的盘剥让王二再也忍不下去,他联合同乡种光道等人,聚集了数百走投无路的灾民,于白水县插上义旗,揭开反抗明朝暴政农民起义的序幕。

灾民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是吃上饭,活下去,所以王二等人起义以后的第一步,就是攻打官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十里八乡的饥民们听说以后,都来投奔王二的义军。

由于实力的悬殊,王二率领义军扎进渭北山区,和官兵转战。官兵一直围不住王二,王二不断杀富济贫,赈济灾民,斩杀了不少贪官污吏,成为附近百姓拥戴的对象。不久以后,王二的义军规模就达到了数千人,并数次击败了官兵。

王二的起义掀起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在他以后,不断有人带领灾民起义,反抗官府的统治。崇祯元年,陕北的农民王嘉胤率领饥民起义,王二率军北上与王嘉胤会合。两军合流以后,规模迅速扩大,义军人数达到五六万人。

同一年,明朝境内有几十支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军举起义旗,起义军散布陕西、甘肃和四川各部,就连不少官兵也走投无路,投奔了义军,这让义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农民起义军俨然有了向朝廷发起挑战的实力。

不过,这个时候的明朝还未彻底走到末路,新帝崇祯是一位能力平庸但励精图治的皇帝。崇祯皇帝命兵部尚书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全权负责剿灭“匪军”。王二所部为义军共首,成为崇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给杨鹤下了死命令,克期将王二剿灭。

王二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并未投降,他率领义军转战各地,与官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战败。王二本人被官府俘虏后斩杀,王二死后,剩余部队由王嘉胤继续领导,与官兵展开了为期数年的艰苦战斗,最终战败。

王二在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并没有名气,他的起义军规模也不是最大的,而且很快就被官兵所剿灭。然而王二于白水县发动的农民起义是反抗明朝统治的首义,他掀起了推翻明朝统治的浪潮。王二最后失败了,但是他的使命与欲望被李自成等人继承,而他们,将成为明朝最后的掘墓人。

参考资料:

《明史》

《明末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