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签定

2024-10-12 23:42 来源:去兔网 点击:

1858年5月28日,中俄《瑷珲条约》签定

《瑷珲条约》又称《爱珲城和约》,是由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当时俄国使用的儒略历1858年5月16日)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典藏于台湾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背景

正当太平天国席卷中国南方,严重威胁清朝政府统治之时,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而俄国则虎视眈眈,坐收渔利,出兵“调停”声称要“助华防英”,以此威胁中国放弃大片领土,从而成为最大赢家。

条约内容

《瑷珲条约》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允许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条约生效之日,于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确定的国界大幅更改。这个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确定了俄国远东现代疆界。

签约场景蜡像,于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

过程

1856年10月(清朝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5月,英法两国舰队攻占了渤海岸边的大沽,逼近京津。这时,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率领哥萨克部队,声称要“助华防英”,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要求废止中俄《尼布楚条约》对两国边界的规定。奕山最终屈服,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国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签约有功”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他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签约方反应

中国方面,在奕山签订条约之后,清政府不仅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但因为帝俄对条约涉及领土拥有实际控制,该条约在后来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得到了确认(以及追加割地)。

俄国方面,圣彼得堡的中央官员起初并不赞同尼古拉·穆拉维约夫逼迫中国交出黑龙江北岸的做法,认为外兴安岭地区人烟稀少,难以迁移和维持足够军队以防守这些地区。但穆拉维约夫成功说服政府批准从环贝加尔湖地区迁移农民(经营采矿业)和哥萨克部队,俄军历经艰苦守疆,最终巩固了俄国在新占领地区的势力。

中国方面认为该条约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一改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立场,首先申明中俄之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合法有效的,并且中方会作为清廷及民国的继任者严格遵守,所谓谈判持续了约半年时间后结束。俄方则声称俄国在该条约中收复了在《尼布楚条约》被中国领走的失地。

附:《瑷珲条约》原文

中俄爱珲和约

大俄罗斯国总理东悉毕尔各省将军,大伊木丕业喇托尔主阿利克桑得尔·尼逗拉业斐齐之御前大臣、结聂喇勒累特囊特尼迢来·木喇电岳福,大清国之御前大臣、内大臣、镇国将军、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宗室奕山,会同爲两国彼此永远益生和好,两国所属之人有益并防外国,共议定者: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爲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爲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爲大清国、俄罗斯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淮大清国、俄罗斯国行船,各别外国船隻不淮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谿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淮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一条、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一条、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大清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大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批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大清国将军宗室奕山,并大清国将军宗室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一千八百五十八年玛伊月十六日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爱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