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沙漠土壤化技术是黑科技吗?

2024-12-31 20:07 来源:去兔网 点击:

沙漠土壤化技术是黑科技吗?

几年前,偶然从学校(重庆交通大学)网站上看到易校长实现了“沙变土”的技术,觉得很震惊,我平时和易志坚教授打交道不多,但我知道他是研究材料的,其中彩色路面材料技术做得很好,也很成熟,之前在结构实验室偶遇过他一次,他非常有兴趣地给我和另一位老师讲解他的彩色路面材料。

他怎么去研究沙变土了?沙漠能够土壤化吗?这个技术是真的吗?

后来学校不断报道这项技术的进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众多媒体先后报道,很多院士、专家、教授和领导都去参观考察,我也在学校的多次会议上遇到了易志坚老师(他从事沙变土研究后很少能碰到他了),也和他团队的一些老师有一些联系,还吃到了沙漠土壤种植的瓜子、西红柿、枸杞等作物,对这项技术的了解也逐渐深入了一些。

沙漠西红柿(图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官网)

沙漠果蔬(图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官网)

一、沙漠土壤化大事记

易志坚老师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沙漠土壤化研究的,实际上我也了解得不具体,但他一直从事的都是材料和力学的研究,我猜他是在研究路面材料的时候研究了一种材料,发现这种材料加入沙子后,能够在加水的情况下使沙子产生约束力,具有了土壤性质。以一位老科研工作者的敏感,发现了这种材料对于治理沙漠的重大作用。

2016年开始,他们带领团队开始在沙漠中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初步成功后逐步扩大实验规模,并在不同的地域和条件下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2016年: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25亩试验基地种植展开。

项目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在中科院权威刊物《中国科学》上发表。

项目前期应用成果在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上发表。

2017年:

乌兰布和沙漠1万亩种植试验一期4000亩展开。

治沙团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展开试验。

2018年:

四川若尔盖沙化草原沙化区域800亩试验取得成功。

塔克拉玛干试验基地扩大到3000亩。

2019年:

乌兰布和试验基地尝试产业化路子,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塔克拉玛干试验基地扩大到10000亩,大量种植牧草、高粱等经济作物。

2019年10月底,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农牧局组织重庆、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有关专家,对重庆交通大学在乌兰布和“沙漠土壤化”中试科研基地种植的“晋糯3号”高粱示范片进行了田间测产。检测结果显示:该试验田最高亩产量达到了932公斤,平均亩产789公斤。

沙漠中种植的高粱获得丰收(图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官网)

2020年:

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上种植的“晋糯3号”高粱,经过专家田间测产,最高亩产716公斤,平均亩产为614公斤。这一测产数据是全国高粱平均亩产的近两倍。

海军驻西沙某部联合重庆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借鉴沙漠试验田种植经验,经过4个月探索试验研制出一种可以和珊瑚沙混合的粉末植物粘合材料,成功将“一盘散沙”改造成了适合蔬菜生长的“沃土”。

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快速生态恢复一体化技术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2021年:

实验种植规模达到17000亩。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四川若尔盖沙化草原、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特、海南三沙海岛珊瑚沙等进行了成功实验。

二、易志坚教授

易志坚教授

我到学校的时候,易老师已经是副校长了。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没架子,总感觉他很忙,在学校相关会议上讲话不多,发言一般只讲一些具体的事情。

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接对方就说“蓝老师你好,我是易志坚,有点事问一下你”,我当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副校长,只是礼貌地回应,想了半天才想起是易校长。

他有几件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

我第一次和他交流是在结构实验室,当时我们正在做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一些实验,他在做他的彩色路面材料实验,在实验间隙他拿起他的材料给我和另外一位老师讲解这种材料的优点,很自信,但整个过程没有其他闲话,关注点全在他的材料上。

第二件事是他负责了我们新校区建设的任务,新校区建设得差不多的时候,他给我们做了一次报告,讲新校区建设的过程和效果,记得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明显晒得有点黑,声音很疲倦,讲得很细。

还有一次是在会议上,我就我的项目和学校的管理发言后,他接过我的发言和我讨论我的一些观点,都说得很实在,没有一点虚的东西。

以前还经常在学校遇到他,自从他的沙漠土壤化火了之后,他在学校的时间应该少了很多,很多时候都在沙漠上去了,遇到他少了。有几次我的朋友想通过我了解他们的技术寻找合作机会,我都是联系他团队的赵朝华老师。

三、沙漠土壤化科研团队

图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官网

我想学校除了科技处及与沙漠土壤化团队必须进行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其他人员和他们接触的都不多,我有几次要和他们联系,都只是通过电话。因为他们都长期远离学校,在沙漠工作、实验和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

其中有一次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找他们团队的人员上了一次节目,但整过节目他们他们都很低调,没有对其技术和学校进行更多的宣传,我们的一些老师看后觉得机会可惜了,应该借助这个平台好好宣传一下学校和他们的成果。

整体上而言,他们团队的人员都是踏踏实实工作的研究人员,都很低调。

四、这项技术是真的吗?

这项技术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测试数据,从目前的效果看是相当不错的,实验规模已经达到17000亩,是实实在在的一项好技术。

至于一些人批评的,沙漠变成土壤后是否会影响生态平衡,我不敢下断言,需要相关专业的专家去论证以及时间的验证。

最后,上传一些沙漠土壤化效果的图片,图片均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网站。

易志坚及团队在实验地

沙漠实验地

沙土上种植的西瓜

沙土上种植的高粱

沙变土的成果

沙漠土壤化形成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