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范文 > 正文

​红楼梦原文朗读与讲解(红楼梦经典选段朗诵 )

2023-06-28 12:22 来源:去兔网 点击:

红楼梦原文朗读与讲解(红楼梦经典选段朗诵 )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有学者考证出《红楼梦》开篇第一段非作者曹雪芹所写,“乃其弟棠村所序也”,相当于全文的“楔子”,具有“解题”或阅读“指南”的作用。品读小说开篇第一段,思考探究:

①《石头记》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风尘之事,运用了怎样的叙事方式?

image.png

原文解析

此开卷第一回也是。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主要内容:自云经历)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叙事特征或笔法之一:有隐有见。真事隐去即真去假来。以通灵梦幻之形式、用暗示隐喻曲婉之笔法,叙说自身之经历。“曾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创作本旨)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叙事特征或笔法之二:有正有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运用假话和粗的言语,写出迷人的故事、来表现真人真事。故曰“贾雨村”。)

(摘自《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鉴赏知识积累:

脂砚斋评《石头记》艺术创作之16秘法: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雅,斯亦太过。

(摘自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之十三至十四页眉批)

②作者创作《石头记》的原因、意图、主旨是什么?

原文解析:

此开卷第一回也是。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创作原因)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创作意图之一:自又云:为女子而创作,因愧悔而书写)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创作意图之二:欲、告天下。“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创作意图之三:不可因我之不肖而使闺阁中人泯灭。)虽今日之茅椽蓬瓦,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贾雨村”。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亦为曲笔)阅者切记之。(创作本旨:“记述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另一说辞为:“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兼寓提醒阅者之意”——见程乙本校注版·通行本 )

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摘录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文学鉴赏知识积累:

戚蓼生评《石头记》阅读会意之妙法: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最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添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

(摘自南图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之石头记序)

③“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名,有何寓意?作序者认为,阅读《石头记》当持怎样的一种心态?初读第一回,你有怎样的收获?

问题解答

“甄士隐”“贾雨村”之寓意:

利用汉语之谐音,一语双关,“甄士隐”寓意真实隐去,“贾雨村(言)”寓意使用虚假的故事,村俗的语言,来映射现实的生活。抑或真实隐去,假如存焉。亦预言太虚幻境之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阅读《石头记》之心态:

其一: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并非怨骂……但非本旨……阅者切记之。

其二:感悲剧色彩。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探究指引

初读第一回,你有怎样的收获?从问题设置的性质来看,属于劣构问题,无明确答案,旨在引导读者探究思考。初读《红楼梦》,谈阅读收获显然言之过早,以后也是一言难尽、难以尽言。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指引高中生进行自主性阅读与探究。具体做法是:以《红楼梦》第一章回相关情节为阅读内容,以自身之阅读体验为依据,尝试从小说鉴赏的三个维度即情节、人物、环境进行研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梳理情节,品读归纳。研读此段以及本章回后,你初步了解到了关于《红楼梦》的哪些故事情节?

例说:《红楼梦》第1回,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叙事手法——套中套。讲述了四个相关相连的奇幻而现实的故事。一是,天缘相关,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二是,情缘相牵,弃石幻形入世的故事;三是,亲缘相连,仕宦甄士隐的离奇故事;四是,世缘相绊,穷儒贾雨村的沉浮故事。

2)分析人物,研读思考。研读本章回,你初步认知了哪几个典型人物,他们的典型意义何在?

例如: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甄士隐与贾雨村;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空空道人与石兄;

3)品读场景,思考探究。

玄幻论道之场景:如:一僧一道高谈快论;空空道人与石兄问答;

世俗生活之场景:如:甄士隐红楼第一梦之幻景;穷儒贾雨村吟诗抒怀之奇景;

葫芦庙炸供走火之景;甄士隐解读《好了歌》出家之景。

红楼心解

赞曰:

以世法读《红楼梦》,则不知《红楼梦》;以《红楼梦》观世法,则知世法。

—— 俞平伯口占(一九七九年六月九日)

愚曰:

观家庭琐事,自在;品闺阁闲情,自然;读诗词谜语,自得。

——庚子年寒春 三清道长读《红楼梦》偶得

两读

读完《红楼梦》就长大了,读懂贾宝玉就成熟了。

——2023年春某学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红楼梦》心得

2、《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那块石头有何神奇的经历?映带出哪些故事?如此演绎石头的故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

问题解答

石头神奇的经历:补天弃石——自炼灵石——木石之缘——幻形入世

1)女娲补天之弃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2)自去自来之灵石。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得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3)幻形入世之顽石。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而谈。…… 此石听了大喜……, 说着便袖笼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4)通灵宝玉。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神瑛侍者。……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的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映带出机缘相随的奇幻故事:

1)天缘相关的奇幻故事:一僧一道穿越时空;

2)世缘相绊的世俗故事:贾雨村仕宦沉浮;

3)亲缘相连的修道故事;甄士隐破落出家;

4)情缘相牵的风月故事:补天弃石幻形入世。

探究指引

如此演绎石头的故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丰富而奇特的,可从故事关涉到的以下四个层面思考探究。

1)对人生的体验与探究(天缘:命运)。女娲为补天而炼石36501块,使用36500块,一石未用而弃之于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何隐喻?(中国夏历纪年法360度周天之数)(本有补天之才,因“情根”难去而被弃于“青埂峰”下。)

2)对家庭的观察与拷问(亲缘:家庭关系、家庭责任)。奇石变成灵石后有何灵性?(自经煅炼即禅宗之自悟、自渡,灵性已通即“顿悟”之意,自来自去,可大可小即功德圆满。——暗合佛学自渡、道家老庄之无为、逍遥观。)

3)对情感的感悟与思考(情缘:爱情、亲情、友情)。灵石在谁的开示下幻形入世?有何隐喻?(一僧一道。茫茫大士为僧即佛门之智者,渺渺真人为道即得道之尊者。佛家思想、道家境界开启“灵石”入世的奇异之旅。是作者演绎“石头记”的思想源头。)

4)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进行探寻。空空道人与石头兄的对话,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文学观和审美取向?(不借历来之旧套、新奇别致、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常态、反传统、反正统。)(奇怪的思想: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情入色空:空—色—情—色—空)

3、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下面三首诗歌的理解。

鉴赏诗词谜语,是阅读《红楼梦》重要的文学审美体验之所在,高中生鉴赏古典诗歌,可以尝试从诗歌的语言特色、艺术形象(人物、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维度进行个性化赏析。

◆《石头记》第一偈:顽石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鉴赏探究:偏重于诗歌的艺术形象(人物)与思想情感之鉴赏。

1)一二句中,“无才可去”、“枉入红尘”描述了怎样的人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话中,“身前身后事”指的是什么?“作奇传”表达了怎样的感叹?

◆《石头记》第一诗:《金陵十二钗》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鉴赏探究:偏重于诗歌之语言与思想情感之鉴赏。

1)品读理解重点词语:荒唐言、辛酸泪。

荒唐言:语出《庄子 天下篇》“谬悠之语、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借庄子之言概括自己的创作。既包含难言之隐,也不仅限于小说梦幻的故事,还指出了小说从根本上、精神上对传统观念的冲突与对立。

辛酸泪:浸透着作者对专制社会末世的全部感受,对现实的世俗社会的愤激、哀婉,对人生的悲痛和感叹。

2)品味“都云、谁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难以言说的苦衷,为人曲解的愁闷,无人能解的孤独。

3)这首五言绝句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惟一以作者的身份而创作的卷首题头诗歌。交待创作的缘起、奠定故事的基本格调、概括性的自我评说。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鉴赏探究:偏重于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之鉴赏。

1)八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从哪四个方面抒发出怎样的感叹?

艺术手法:对比、反复(重章叠唱)、直抒胸臆。

四个层面:功名地位、金银财富、爱情婚姻、家庭伦理。

2)跛足道人念唱得好了歌,表达了怎样的处世观?

“好”儒家的积极入世,建功立业;“了”佛家的因果轮回,了悟成佛;“歌”道家的超凡脱俗,得道成仙。偏重于道家的超凡脱俗,淡泊、自然、无为观。

3)结合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读,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邃思想和复杂情感。

甄士隐乃说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用经典寓意,概述现实世界的沧桑多变,谈兴衰荣辱。)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预演裙钗粉黛,描述红尘之中痴情男女,说聚散离合。)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练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勾画众生百态,综述世俗社会的世态炎凉,说功名利禄、人生沉浮。)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是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戏说人生悲剧,概论人生之价值、揭示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