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宗璞:《西征记》
「小说精读」宗璞:《西征记》
编者寄语
有评论家说,《西征记》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为其时代风貌立言,确实如此,这是一部为一代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青春学子立言之作。《西征记》把叙事背景展开在抗战末期的远征军与滇地边民同仇敌忾,多方位、多层次地铺陈着这场抗击日寇战争的残酷悲壮,又以《诗经》的“兴”笔将走出书斋,英勇献身的学子们的心声纷纷吟咏而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和平渴求的强烈呼声奔涌而出,恰如结尾的《西尾》词——“好男儿倾热血把家国保”“驱敌寇半壁江山囫囵挑,扫狼烟满地萧索春回照,泱泱大国升地表”“盼的是国泰民安人欢笑”“苦煎熬,争民主谱出新时调”。正是宗璞先生希望表现的一种精神,“个人的记忆是会模糊的,但一个民族的记忆我们有责任让它鲜明。用小说的形式来留住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文本研读
前情介绍: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弘扬革命精神,纷纷投笔从戎,走上战场,把鲜血洒在祖国西南的大地上……《西征记》在全部人物形象中,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为小说聚焦点的主人公玮和嵋,尤其是玮。他本来可以继续留在学校读书,原本不在征调之列,同时认为他是难得的可造之材的老师萧子蔚,是反对他上战场的。但这都没能阻挡玮投笔从戎的毅然决然,他认为,自己的服役行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尽一个公民的“本分”而已。正是如此,玮的形象就愈是显得格外伟大,而嵋的形象也很突出……
西征记(节选)
作者:宗璞
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孟嵋坐在教室里,这正是她陪姐姐孟峨来上英文课的那间教室。如今自己是大学生了,在这里上课了。(今非昔比,孟嵋“如今……在这里上课了”充满无限的自豪感;姐妹二人的名字别有深意,连起来是“峨嵋”,借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称誉,来暗示姐妹是天下秀女子。)
>>>情节序幕:孟家有女初长成。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是选修课。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交代社会背景,抗日期间选修课堂还是坐满了人,证明学生们在社会动荡时,仍不放弃对真理的追寻,为下文江老师出现营造热烈的氛围,暗示其人格魅力无法阻挡。)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引用屈原《九歌·国殇》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歌颂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忧国忧民,自立自强,意义深重。)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这体现了江先生教学的专注、沉浸式爱国而又率性不拘的性格,而孟嵋为先生缝补则是学子敬爱师长的真情流露,为下文参军赴国难做了铺垫。)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此处对话、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孟嵋心灵手巧的一面,侧面体现母亲碧初的兰心蕙质,孟嵋青出于蓝又胜于蓝。)
>>>情节开端:江昉上课,孟嵋缝衫。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这时庄无因走了进来。(过渡,承上文为老师缝补衣服,启下文与庄无因的对话情景,结构严谨。)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转过几间教室,不觉走进了图书馆。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语言描写过渡,“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解释无因进来的原因,“我有更重要的问题”又开启后面笔谈情节,前后照应有序。)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玮玮即澹台玮,碧初外甥、明仑大学学生、远征军翻译,最终把鲜血和生命洒在祖国西南的土地上。)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
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对话描写,无因的话“你也有别的本分”,有点词不达意,平时青年学习固然无可厚非,但国事危急之时,正需要青年投笔从戎、浴血奋战;一寸河山一寸血,青年的本分当是嵋所言“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你不欠什么。”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由表情描写,暗示两人三观不同出现的差异,到笔谈描写,彰显出她们各自的人生追求:安心读书或勇敢参军,青年学子有着共同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情节发展:孟嵋与无因笔谈,倾心坦诚。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刚好碰见了,”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不远处有人大声叫李之薇,之薇对嵋点点头,跑开去。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对话描写,掷地有声,孟嵋对父母说的话庄重而果断,图书馆的一幕可见一斑,可知从军的想法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也表明她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以动衬静,写出时间的推移,彰显内心的沉重、家人间的珍爱。)
(细节描写,客观呈现孟嵋的内心丰富而又纯真的一面,丰满其爱国形象;对话描写,听了孟嵋的从军决定,父亲弗之的喃喃自语,这是其言不由衷的心理矛盾显现,加之神态、动作描写,碧初流泪、弗之拭泪,刻画出一个父母虽支持女儿从军,但又流露出不舍的复杂情绪。亲情、爱国情汇融一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情节高潮:孟家话从军,梨花带雨。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对比手法,写出家人内心的难于割舍与诚意祝福。)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利。”“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
近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同样对待子女投笔从戎问题,孟嵋和李之薇的父母起初态度虽然不一,但最终都予以子女不同程度的支持,战争当前,同仇敌忾,给人以决心与信心。)
又一天上午,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由李之薇角度出发,侧面写母亲的不同意,再到直接写其母亲同意她的决定,前后情节形成反差,体现在家国面前,其母亲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之人。)
>>>情节结局:李家母女依偎,共话家国。
三日后,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翩翩起舞,在这冬日里续写了一曲与暖阳的爱恋,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银装素裹的大地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
(细节描写“温暖的手套”,是家人对子女温暖的惦念与祝福;引用“银装素裹”,联系“分外妖娆”,马上想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意气风发的青春学子共同书写着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战斗史诗。)
>>>情节尾声:热血青年中断学业,奔赴国难。
(节选自《西征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
故事后续:玮为了接通前线的通讯电缆而身负重伤——“玮没有一点犹豫,一个箭步窜了出去,冲过了街,跳过矮墙,来到树下。”“‘啊!’玮叫了一声,右手用力一推,把电缆抛在地下,那是他全身的力气,左手无力地拉着树杈。一个兵跑过去,接住他。玮受伤了。”玮的牺牲,是小说的高潮——“玮的眼睛闭上了,永远,永远不能再睁开。病室内外,整个的医院,整个的村庄,从此延伸开去的大片土地,一片寂静。我们的玮玮死了。我们的玮玮他死了!嵋心里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在喊。这声音像战鼓,咚咚地敲着,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祈祷和平,他祈祷的不只是和平,也是仇恨消泯,更是人性回归。
知识建构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小”是指题材之小,“小”是现象,表现在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等;“大”是指主题之大,“大”是本质,表现在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等。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即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的。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获知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比如文中只写小事——江昉上课、孟嵋缝衫、图书馆笔谈、孟家话从军、李家母女依偎,事情虽小但很感人,这归功于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在特殊时期——战争年代,在校的友情、师生情,在家的亲情,用参军抗日的思想串珠式建构起来,新颖而别致;而主题是宏大的,彰显青年学子“捐躯赴国难”的忠诚与担当,令人起敬,引人深思。
-
- 离婚16年,再看李幼斌和张瑞琪的境遇,两人差距太大
-
2025-02-15 05:28:42
-
- 非常经典的欧美灾难电影10部推荐!全都是视觉盛宴!
-
2025-02-15 05:26:27
-
- 评分最高十部悬疑剧,口碑炸裂全程烧脑,《沉默的真相》至今最爱
-
2025-02-15 05:24:12
-
- 肥肠最好吃的20种做法,香到没朋友!
-
2025-02-15 05:21:57
-
- 《极地恶灵》:神秘失踪的船驶向了地狱
-
2025-02-15 05:19:42
-
- 《毕业生》:一部深入探讨年轻人成长困惑的经典电影
-
2025-02-15 05:17:27
-
- 华语乐坛的璀璨明珠!这15位女歌手无人能敌!张韶涵仅排第9
-
2025-02-15 05:15:12
-
- 最详细的越南旅行攻略
-
2025-02-15 05:12:57
-
-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龙文章(一)
-
2025-02-15 05:10:42
-
- 薛涛最经典的十首诗,清丽婉转、细腻真挚,巾帼不让须眉
-
2025-02-15 05:08:26
-
- 上海目前有名的购物中心汇编
-
2025-02-15 05:06:11
-
- 中国高铁全图(附各地高铁详图及介绍)
-
2025-02-15 05:03:56
-
- 10位惊艳大众的香港女演员,年轻时都是一眼万年,一见误终身
-
2025-02-15 05:01:41
-
- 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生
-
2025-02-15 04:59:26
-
- 民国才女黄宗英和她四任丈夫,18岁被骗婚成寡妇,68岁嫁80岁作家
-
2025-02-15 04:57:11
-
- 林洙的人品如何?晚年靠拍卖梁思成遗作致富,沈从文:她就是爱钱
-
2025-02-15 04:54:56
-
- 书单|盘点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21本小说,好看极了
-
2025-02-15 04:52:41
-
- 揭露日军暴行的电影,真实还原慰安妇的悲惨遭遇,看完咬牙切齿
-
2025-02-15 04:50:25
-
- 截至目前,盘点今年发布的柔性直屏手机
-
2025-02-15 04:48:10
-
- 著名相声演员笑林:59岁遗憾离世,从确诊到去世仅30天,太可惜了
-
2025-02-15 04: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