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范文 > 正文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老人与海深度解析)

2023-07-01 06:11 来源:去兔网 点击:

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老人与海深度解析)

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所谓“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人的思想需要阅读来激发,不管你是谁,不论你在哪,每一个闲暇时光都有一本书在等你。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中篇小说,一经问世就获得赞誉无数,在国际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故事的主要情节看似简单,却在自然和人之间隐喻着一种激人向上的奋斗观,这本书传递出的奋斗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对我有很深的启迪,对我选择如何面对最近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也给出了一些积极的指引方向。在此,我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对大家有些许帮助。

image.png

麦家对这本书的评语是这样说的“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说到作者海明威,他是个美国人,他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经历过4次婚姻,还有一个情人死在了自己庄园的泳池里,从1899年出生到1961年以吞枪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让我想到了海子和老舍),在这短暂而又丰富的62年间,他做过记着、做过间谍、打过仗、玩拳击,酷爱冒险,喜欢狩猎和旅行,也喜欢女人,我猜想他应该是个风象星座的人吧(我并没有验证我的猜想),不得不说,对比其他作家的生平,我觉得可以用“绚烂”“疯狂”来形容他。

关于这本中篇小说,英文版原著也仅有两万七千余字,这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博士论文一半多一点点吧(据某些我印象中的统计数据,喜欢说话的女人一天的词汇量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关于这个故事构想的来源,我通过一些读书学习了解到,这大约是发生在海明威生命中的一件真实事件,而且这件事必是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虽然说这本小说是在1951年(52岁)创作,1952年完成。但是作者海明威在1936年(37岁)时通过一篇散文——《海湾深处》就提到过这位老人捕鱼的故事,就应算的上是该小说的雏形了吧,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猜到这本小说了——《老人与海》。

你有真正的阅读过这篇小说么?

我只是在学生时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大致了解过这个故事,但是从来没有认真阅读过,就连看看评论家的评论都少得可怜、近乎没有。但在了解了作者生平之后,让我非常好奇,这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值得让作者萦绕心头15年之久,终在临近生命的尽头为这个故事找到了一个载体,让人们奉之如神,王小波评价:“《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面,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故事情节和人物很简单。

一个老人——圣地亚哥。

一个男孩——马诺林。

一条大鱼,巨大的那种——马林鱼。

一群嗅觉灵敏的猎食者——鲨鱼。

以我浅薄的读书经历来看,我是不懂的,但我侧面了解到,海明威是个惜墨如金的作者,并不喜欢华丽的辞藻和绚烂的写作手法。如此来看,在这本小说中,海明威非常注重对老人的细节描写——皱纹、被渔网划破的手掌、84天没有捕到鱼的疲惫。

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圣地亚哥脖颈后几道深深的沟壑、两腮的褐色斑块。他那双因为长年拉网而被勒出疤痕的双手,他那双海水一样蔚蓝的、透露出年轻气息的眼睛......

诸如此类的描写,像是一种电影手法,模糊了你对周围人、村庄的印象,更聚焦在这个老人和小孩身上。这或许就是海明威想要的:“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一位84天没有捕到鱼的老人,因为没有鱼,自己的徒弟——男孩马诺林,被父亲叫走去到了另一艘船上,只剩下自己来面对汪洋无际的大海,我顿时眼前刻画出了这样的景象,连海风都带着一种悲观英雄主义的孤独,我不知道这些天如果是我会怎样度过,但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的是老人因为长时间没有捕到鱼的疲惫,更重要的是还要继续去捕鱼的信念,这像极了我们的工作,为了生存,每天定下闹钟叫醒疲惫的灵魂。

庆幸的是,在第85天,鱼上钩了,而且还是一条很大的鱼,这让老人很兴奋,像是被激活了一样,重新焕发生机的那种,抖音看过邓刚钓鱼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拉一条鱼上岸有多费劲了,小说中更是不吝笔墨的描写了老人与这条巨大的马林鱼力量对抗的情节,到了最后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对抗,那种为了生存“我需要鱼”和同样为了生存“我不能被你捕获”的对抗。

老人钓到大鱼是中午时分,一直缠斗到黑夜也没有看清这条鱼的模样和大小。第二天微微亮的时候,大鱼猛地一顿,巨大的拉力让老人一头栽了下去,摔在船板上,眼眶被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它能撑多久,我就能撑多久”,海明威使用了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向读者刻画着老人的内心世界。人有时候确实需要一股子“犟劲”。

就这样又折腾了几个小时,但战斗还远未结束。

过了一会儿,圣地亚哥的右手感觉到绳子上的拉力和之前不一样了,鱼浮了起来。大鱼带着水花,一齐浮出水面,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七彩缤纷,镰刀般的大尾巴没入水中,海平面上只剩下老人和他的小船,除了这条作为对手的巨大马林鱼,再没有第二个活物了。

孤独和黑暗再次吞噬了整个天空,就这样,在老人第三次看到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大鱼的体力似乎也已经到了极限。这时的圣地亚哥双手磨得鲜血淋漓,眼睛昏花,他调动起自己所有的力气,再一次提起精神去应对大鱼的垂死挣扎。

老人终于制伏了大鱼,而由于这条马林鱼体型过于巨大,无法拖入老人的小船中,只能将它捆绑固定在小船上,然后撑起桅杆,扬帆回家。马林鱼的鲜血迅速在一英里深的海水中扩散,不久便吸引来一条鲨鱼,追寻着血腥味,顺着小船的航线一直往前追。鲨鱼一赶上小船,就迫不及待地向马林鱼咬去,老人迅速而有力的把准备好的鱼叉捣进鲨鱼的脑袋,使足了力气往里捅,鲨鱼翻转了几下,便失去了生气。是的,第一条鲨鱼死了。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海明威通过对平静海面的描写预示了即将来临的血腥风暴。

这难得的静谧却是灾难降临的前奏。

鲨鱼又来了。

圣地亚哥大叫了一声,他看到一条“大花皮”,而后是第二条,但这一次,老人只攘到了鲨鱼厚实的皮肉,鲨鱼仍挂在大鱼身上不肯松口,老人把桨叶插进鲨鱼上下颌中间转动了几下,鲨鱼的嘴被撬开了。但是战斗远没有结束。

即使圣地亚哥是最好的渔夫,有几十年叱咤海洋的经历,拥有娴熟的捕鱼技巧以及对付鲨鱼的方法,但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极限,再聪明能干的人也会触碰到自己的天花板。

之后果然又碰到鲨鱼,但是反复的战斗已经让他体力消耗过多,他已经不想去看那条辛苦捕获的巨大马林鱼了,他知道有一半的鱼肉都被鲨鱼糟蹋了。

这时大概是夜里十点多,圣地亚哥终于看到了小镇灯光映在天际的反光。他全身又僵又疼,伤口在寒冷的夜里冻得愈发疼痛。他真的希望自己可以不用再打了。

但到了半夜,他还是又开始了战斗。只是这一回,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没有用了。

一群鲨鱼围住小船和大鱼,老人使出最后的气力去战斗,可鲨鱼们还是吃光了鱼肉离开。老人累得喘不过来气,好像嘴角都出血了。他知道自己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努力把小船调回原来的航道,用心地驾着船,向家乡的港口驶去......

第二天上午,男孩来到老人的小棚屋时,老人还在熟睡。很多渔夫围着小船,丈量着鱼骨头。老人醒来,接过男孩手里的咖啡,说道:“它们打败了我,真的打败了我。”

马诺林回应道:“那条鱼可没有打败你。”

“它确实没有,是后来发生的事打败了我。”

午后,游客们也被庞大的鱼骨和高耸的鱼尾巴吸引了过来,旁边人饶有兴致地解释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在小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小男孩坐在旁边守着他。老人脸朝下趴着,正在梦见那些狮子。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老人圣地亚哥无疑是个英雄,这个英雄区别于忘我牺牲的那一类,在我看来他是挑战自我的“胜利者”。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如果说,人去做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天生的接近这种失败。”

而这种所谓“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真正的失败应该是:“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

战斗的老人,可能最后只收获了一身伤痛,但是他总是怀着满腔勇气和信心驶向神秘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身体可能会有一定的极限,但人的意志是没有极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坚定信念,拿出勇气,致敬每一个你和我,每一个不妥协的人。

我们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我们的意志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