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范文 > 正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使至塞上的千古名句赏析)

2023-07-01 06:47 来源:去兔网 点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使至塞上的千古名句赏析)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image.png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

归雁

心中的嫣然

一、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随风远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单车:轻车简从 问:出使 边:边塞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借以自喻。 大漠:辽阔的沙漠。

孤烟:指烽烟,古代边境报警或报平安的信号。

长河:指黄河。 逢:碰上。 候骑:巡逻侦察的骑兵。

燕然:古山名。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曾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二、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了边塞的遥远辽阔。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 诗人自己 ,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飘零之感,内心幽微难言激愤抑郁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拓展: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寂与抑郁。

拓展: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3、拓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又大又圆的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5、(1)“直”和“圆”的妙处: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 “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雄奇壮观,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大”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边塞的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2)简要分析颈联景色的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中,远处烽火台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期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典故。引用“窦宪大破单于军,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的典故,概括了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诗词主旨

本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突出了大漠雄浑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内心的孤寂和抑郁,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韵脚分别是边、延、天、圆、然。

B.“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其中“属国”指附属国。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既运用了对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同时写景与叙事相融合,流露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孤寂落寞的情感。

D.全诗借景抒情,记述了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解析] “属国”指“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解析] “塞外风光”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11、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2分)( B )

A.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解析] B项,由“归雁入胡天”可知大雁向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1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15、补充: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

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

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

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

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