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成年人容易忽视的3个训练大脑的方法

2024-10-21 13:56 来源:去兔网 点击:

成年人容易忽视的3个训练大脑的方法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脑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到了青春期,它会清理之前建立的但不经常使用的大脑神经回路。到了25岁左右,我们的大脑性能达到巅峰。在这之后,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是,大脑的下滑速度,依然掌握在我们手中。具体怎么做才能延缓大脑的衰老过程?答案就在《我的第一堂大脑私教课》这本书中。

本书的作者加雷思·穆尔是一名大脑教练,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机器智能博士学位。他先后出版了超过20种关于如何锻炼大脑、提升脑力的图书,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读者几乎覆盖了从少儿到成人的各个年龄层。

作者也是英国著名的数独及字谜撰稿人,长期为25个国家的数百家报纸撰写数独及字谜专栏文章。书中介绍了41个训练方法,每个都配有一系列专门设计的益智类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让我们在玩乐中实践相应的技巧。

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下,我认为的成年人容易忽视的3个训练大脑的方法。

每天学习新东西

之所以要勤于用大脑,是因为“用进废退”。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对大脑而言,闲置的大脑神经回路会被清除掉,而持续地学习会刺激大脑,让它不断建立新的神经回路。

早期的经历或者别人的意见,往往会限制我们认为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时,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反而会让我们更固守已有的行为模式;有时,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即使别人的意见很真诚,但却不一定适合我们,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没人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欲望。

另外,我们也常常会自己限制自己。因为一件事做多了,聪明的大脑就自己学会了,进而进入“自动驾驶”的省电模式。一方面,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另一方面,它却限制了我们去主动思考。

请你回忆下,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已经变成了常规活动?哪些是已经不需要思考,直接下意识就做的事情?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一一检视下,看哪些可以尝试换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做。

下面的建议,可以帮你找到一些灵感:

多阅读。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大脑接触新的概念和想法。学习一门外语,可以带来新的观念。持续地表达自己,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有助于思考。刻意去“记”些东西,不要太依赖搜索引擎。记忆要比你意识到的强大很多,但是如果不刻意使用它,记忆技能就会减弱。

坚持每天学习新东西,不断挑战我们的大脑,不要让它因为偷懒而日渐衰退。其实,我们要比想象中的无知很多。持续刺激大脑,扩宽视野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丰富、更深刻些。

保持身体健康

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大脑专注和高效的前提。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犯困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也很低;生病的时候,无心工作,也无心学习。

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人在睡觉的时候,大脑依然在工作,它会处理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巩固所学的信息,并搞明白它们的意义。即使你没有意识到,但大脑也在继续思考。睡眠可以增强长时记忆。缺觉的人,会判断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确保每天至少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也尽量将上床睡觉的时间固定下来。

其次,有氧运动必不可少。每个脑细胞只能储存少许能量,所以需要稳定的氧气供应来维持活动。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习;也可以刺激大脑不断完善,激发创造性想法;也有助于减缓脑细胞自然死亡的速度。

除了补充氧气之外,我们还需要平衡饮食。大脑必需的营养物质有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但是它们有些是没法在身体内自己合成的,所以需要我们从外界食物中摄取。

健康的饮食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切忌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要多喝水,记得每天都吃早餐。

保持心理健康

适当的压力,能让我们更积极地采取行动,也能帮助我们集中精力来完成任务。但若长期处在高压之下,就会导致大脑发生负面变化

压力通常是由尚未完成的事情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计划,按照时间表行事,可以缓解紧张感。但是,一定不要为了计划而计划,计划是围绕目标而展开的。所以,首先得要确定好目标,目标可以有多个,但一个阶段最好只有一个主要目标。

再者,将短暂的休息也列入计划之中。当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了之后,我们需要让自己从紧张的思考中恢复过来,哪怕只是短暂的休息。让大脑休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睡觉。休息可以是单纯的放空,也可以是简单的转移下注意力,比如冥想,比如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有计划的休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学习。

最后,如果努力了但却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记得不要气馁。及时总结,确保大脑学到的是积极的经验

最后

大脑是我们的思考中枢,照顾好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行动起来吧!

我是从“每工作40分钟就运动5分钟”开始做起的,你呢?#思维# #全民荐书人#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