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兔网 > 杂谈 > 正文

​衡阳会战有多惨烈,开战一个月不到,中国守军手榴弹即消耗85%

2025-02-12 01:01 来源:去兔网 点击:

衡阳会战有多惨烈,开战一个月不到,中国守军手榴弹即消耗85%

衡阳面积只有26平方公里,从1944年6月28日至7月2日,日军对衡阳守军发动了第一次总攻,历时5天,付出了1.6万人的代价。

平日里,日军自河南郑州、许昌、南阳、武汉、长沙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的风头就此止步,骄横跋扈的气焰被强行遏制。摆在眼前的事实是:

历史照片

他们连城外的外围阵地都攻不下来,壕壕相连、沟沟相通的“方先觉壕”让他们死伤惨重。

平日缓陡的小山坡都让第10军士兵挖掉了半边,削成为“绝壁工事”让他们正面进攻毫无胜算。即便架起梯子也是找死,因为迎接他们的,是第10军三个一束、五个一捆、漫天飞雨一般的“集束手榴弹”。

头破血流,遭到惨败的日军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各步兵中队平均残存仅20余人,黑濑平一的133联队3000余人只剩250个活口,各中队长伤亡殆尽,被打得彻底趴了下来,只得暂时停止全面进攻。

日军根据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囤粮、弹不足,后方补给仍远在长沙、湘潭的情况,只得命令暂时停止全面进攻。期间对中国守军仍不断进行牵制性作战,派出飞机对城区轰炸,使城区变成一片焦土。

到了夜间,日军也想出一招“草船借箭”的把戏:在漆黑如墨的湘江河面赶入许多抢来的牛、猪等动物,拖动插着蜡烛的木板,伪装成进攻部队的样式,向对岸划去,故意惊动守军,以消耗中国军队的弹药。

历史照片

中国守军的弹药的确即将告罄。第10军没有足够的大炮与炮弹,没有足够的飞机支援,重机枪等武器装备也不充足,打到中期,使用火炮还需军部督战官蔡汝霖批准。

但有一样东西他们毫不吝啬:手榴弹。手榴弹在衡阳保卫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战后曾有日本士兵心有余悸地回忆:“衡阳一战,中国守军是拿手榴弹当刺刀用的。”

历史照片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便接触到了德军在“一战”中广泛使用的卵形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于是,一部分中国兵工厂开始根据德制17式手榴弹仿制使用缓燃拉发引信的木柄手榴弹。

到20年代末,中国各大兵工厂几乎都开始制造木柄手榴弹,但各厂产品设计却大不相同。

宁式(南京金陵兵工厂)和济式(济南兵工厂和德州兵工厂)是将卵形手榴弹装上木柄。巩式、晋式(太原兵工厂)手榴弹则以德国的24式木柄手榴弹为原型仿制而来。

然而,德制24式手榴弹并不适合中国军队,其长达356毫米,全重近600克,对亚洲人而言显得太长太重了,携带和使用均不方便。

历史照片

为此,1939年,国民政府兵工署专门设计了一款小型木柄手榴弹,将全长减为245毫米,弹径等也大幅度减小,装药量从170克降为50克,不过不再混合硝酸钾,而全部改为压实的TNT炸药。这样一来,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大幅提升,破坏力并未受到多少影响。

在衡阳西南门外的张家山阵地,面对总攻的两次失败,日军完全一筹莫展。第10军阻击日军的办法,依旧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绝壁工事+集束手榴弹攻击。

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攻到崖边,他们就用手榴弹“一炸一片”,三五个绑在一起威力更大更爽。

历史照片

日军围城恶攻月余之久,弹药无法补给。“飞虎队”空投的弹药又近半落到日军阵地。战至7月底,手榴弹消耗达库存的85%。

剩下的15%也全部分发在活着的士兵身上(连同伤兵在内),大部分士兵都暗藏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全都是预备万一城破,好用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以免被俘的屈辱,死了,也拖几个敌人来垫背。

战斗还在继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机会也不是说有就有。

历史照片

但军需库是一颗手榴弹也没有了。军长决定,以每枚手榴弹1000法币的价格收买集中,用于反击。

朱光宇,第10军军部军需处现金出纳,是方先觉的同乡。主要负责发放官兵的薪饷和慰劳金。

于是朱光宇带着军长的命令到各阵地去收,怎料却收效甚微,一位排长骂道:“老子命都不想要了,收你1000法币管啥用!”

历史照片

仗打到如此境地,城外水泄不通,城内一片狼藉,钱能干什么用?

方先觉军长只好再次下令:强制搜缴,藏匿不交者以汉奸论处。

军令如山。朱光宇与后勤人员背着钱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好不容易收了100多颗手榴弹,被紧急送到张家山第30团3营阵地,为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立下了汗马功劳。